气泡确实可能对ELISA实验结果产生干扰,尤其是在液体分配和孵育阶段。当样本或试剂中存在气泡时,它们可能阻碍抗原抗体的有效结合,导致反应不均匀或信号读取异常。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首先,气泡可能干扰光学信号的检测。ELISA依赖酶标仪对微孔板底部的吸光度进行测量,而气泡会散射光线,导致吸光度值假性升高或波动,尤其在最后显色步骤中,微小的气泡可能被误 判为阳性信号。曾有研究表明,直径超过1mm的气泡可使OD值偏差高达15%。
其次,在孵育过程中,气泡占据液面空间会减少有效反应面积。若气泡附着在包被抗体的孔壁,会形成局部"隔离区",阻碍样本与固相抗体的接触。这种情况下,即使充分混匀,气泡覆盖区域的反应效率仍会显著降低,导致标准曲线线性度下降或样本重复孔间CV值增大。
为减少气泡干扰,实验操作时需注意:1)加样枪头应贴壁缓慢释放液体,避免快速冲击产生气泡;2)孵育前可短暂离心微孔板(1000rpm,1分钟)去除气泡;3)使用表面活性剂如Tween-20可降低液体表面张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自动化ELISA系统通过超声波除泡模块能更有效控制该问题,而手工操作时建议在读数前用无菌针头挑破肉眼可见的气泡。
质量控制方面,建议每次实验设置"气泡干扰对照孔":故意在阴性对照孔中制造气泡,观察其对基线信号的影响程度。若发现气泡导致OD值异常,应重新检测受影响样本。通过规范操作和系统验证,可将气泡干扰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。